启东龚家镇的由来要从清光绪年间说起

作者: V管 一号编辑 2018-12-15 70918

龚家镇是石堤乡政府所在地。它位于蒿枝港中段北沿的汇吕公路旁。全镇在公路两侧,为东西长条形,达一华里。现有人口2200多人,面积130.5亩。镇上有建筑站、灯泡厂、信用社、乡政府,吊扇厂,供销社、邮电所和医院等单位。镇北是文化区,有建设中学和石堤乡中心小学。

启东龚家镇的由来要从清光绪年间说起

  清光绪年间,蒿枝港河南龚家仓粮户龚振麟,看中了蒿枝港北沿张虾墩和港南沿一块“浆水田”,想占为已有。但这块田已属邢永康等十多家所有,龚振麟的暗算遭到他们的反对。为争夺这块地,双方聚众殴斗,邢永康等人还到海门县衙告状。但因龚家势大,结果这块地方,名义上是龚振麟答应买下,实际上是被他霸占了。

  1902年春,龚振麟出钱在蒿枝港南沿砌造了南北长条形的50多间对面房子,中间是石街道,出租给一些商人营业,取名龚家镇。

  嗣后,张国祥、吴松顺等在港南竖街北首砌东西长条形店房10多间,分别开设轧户、茶食店、南货店和药店等店面,因而整个龚家镇街面房子,形如牌位,人们称街为“牌坊街”。

  越五年( 1907),新二补粮户宋声浩在龚家镇蒿枝港北港沿西边砌房开店。北港沿东边由通海垦牧公司帐房先生包少诗营造店面,开设溥记粮行,又借通海垦牧公司的威望,将港北街取名为“通海镇”,并在溥记粮行房子西墙上用石灰塑了“通海镇”三个大字,与龚家竞争。后又有十来家富户相继营造兴业,形成东西长条形对面街,长达百米。龚家镇和通海镇以蒿枝港为界,由港上东西两条木桥连通。

启东龚家镇的由来要从清光绪年间说起

  1936年以后一段时间是这两镇的兴盛期。当时港南龚家镇店家竖街有陈学先油坊、樊天成柴行、陈龙富铁店、黄裕泰药店等。港北通海镇的店家有芮修文染布店、陈学康酒店、徐正大京南货店、溥记油米花粮行等。

  1941年与1943年,日寇先后侵占了吕四镇和大闸,龚家镇与通海镇人心惶惶,商人们纷纷停业,去乡下避难。

  1944年6月5日,日伪军占领龚家镇和通海镇后,派一个连左右的“和平军”和“黑老鸦”拉夫拆毁民房建造碉堡。黑云笼罩,市面萧条。1944年8月6日,日伪军溃退,两镇才渐渐复苏。当民兵们将港南港北两个碉堡拆毁时,港北陈学先家属同时将店房拆迁,西墙上的“通海镇”三字被毁。这个镇名就逐渐消失了。而龚家镇则由于创建早、市面大,名望也大。以后,人们便自然地把港南龚家镇和港北通海镇统称为龚家镇。

  1947年1月22日,国民党还乡团占据吕四镇。不久包围培根乡。同年2月11日,又占领海复镇。局势十分紧张,龚家镇商民根本无心做生意,他们将商品和贵重家具什物转移农村。这时附近农民也不上镇,龚家镇再度凄凉。

  1947年8月8日,海复镇国民党还乡团败退后,龚家镇外迁的商民才纷纷回归故里,一些商店先后重整旗鼓,开张营业,龚家镇又有了市面。

  1951年,人民政府在龚家镇港南开办了供销社、粮站和信用社,镇上更热闹了。1956年,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龚家镇的私营工商业者相继合作联营。人民公社化以后,龚家镇的杂货、茶食、八鲜三个合作小组并称综合商店,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人事统一安排。由于龚家镇港北地处交通要道,那时港南街上的供销社、粮站、信用社等先后搬迁到港北,居民的住房也陆续拆迁,致使港南街面消失。而港北街面逐渐发展成象样的农村小集镇。

启东龚家镇的由来要从清光绪年间说起

  十年动乱中,龚家镇一度更名为“建设镇”。但由于人们的习惯称谓一时难改, “建设镇”这个镇名仅在书面上出现过一段时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统一地名,明文规定恢复了 “龚家镇”的名称。

  现在的龚家镇新楼凌空迭起,街道宽敞整洁,车来人往,终日不绝。供销社、商店里的百货齐全,琳琅满目。顾客盈门,购销两旺。空中高压线、电话线、广播线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镇上县办、乡办工商企业星罗棋布,杂货小摊摆满街头。如今的龚家镇,到处是一片繁荣景象。

  1987.10.24

来源:沪启双城记

最后于 2019-1-5 被一号编辑编辑 ,原因:
标签:
    论坛申明 1、本论坛名称:码头论坛  网址:seo.matouu.cn
    2、本论坛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码头论坛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本论坛会员发帖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论坛会员不得发布和链接任何有关政治、色情、宗教、迷信、低俗、变态、血腥、暴力以及危害国家安全,诋毁政府形象等违法言论和信息的帖子。
    5、本论坛帖子信息如有恶意诋毁侵权等违法行为请带相关资质联系删除!或到站务处理发帖。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