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间,人类彻底告别分割、分散、独享的农业地球,进入聚集、联系、共享的城市星球,城市有了新定义,新型城市的功能迈向全球化、形态趋向网群化和内涵更加智慧化。
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竞争力如何吗?
在第五个 " 城市世界日 " 前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在宁共同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以50万人口以上的全球1007个城市为样本,构建了城市经济竞争力与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使用相关数据和方法测度全球城市的竞争力。南京经济竞争力在全球1007个城市中排名第45,南通排第129 名。
江苏8市入围前200强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城市的竞争力如何?
报告显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南通和扬州8个省内设区市入围全球竞争力前200名。南京经济竞争力在全球1007个城市中排名第 45, 进入前50 强,苏州排名第27名,无锡排名73名,常州排名107名,南通排名129名,镇江排名168名,扬州排名179名,徐州排名192名。
南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沿海沿江,与苏州上海等大城市一江之隔。最近南通又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成为上海的“北大门”,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
南通目前的经济体量对一个人口730万,地域面积八千多平方公里的普通地级市来说已经算不错的了。虽然南通经济在最早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及全国范围来看算不上出类拔萃,但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产业实力,还得靠一系列政策扶持,政府红利等。
2017年南通全市的GDP总量为7734亿元,同时南通也是中国百强城市第22名,整体实力不错。
2017年江苏全省人均GDP为107395元,南通市人均GDP为105925元。2017年,南通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56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72元,增长9.2%。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属于中上水平。
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仍偏弱
2018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二十强:纽约、洛杉矶、新加坡、伦敦、深圳、圣何塞、慕尼黑、旧金山、东京、休斯顿、香港、达拉斯、上海、广州、首尔、都柏林、迈阿密、波士顿、北京和法兰克福。二十强中北美和亚洲各占8席,西欧占4席,亚洲数量首次与北美持平。
研究发现,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美国优势明显,中国持续迅速崛起。美国城市整体优势明显,且发展水平比较均衡,前十强占6席,前二十强占8席,前100强占35席。
中国顶级城市表现优越,整体竞争力水平持续飙升,部分强二线城市表现较为亮眼,深圳进入全球前10强,香港、上海、广州和北京共5个城市进入前20强,苏州、武汉、天津、南京和台北共10个城市进入前50强,成都、长沙、无锡、杭州、重庆、青岛、佛山、郑州等18个城市进入前100强,这也反映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水平在整体提升,中国城市发展已经从个别城市到多个城市晋升层级的新阶段。
不过,中美两国城市竞争力相比,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等均值低于美国,美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整体更优。在中国新经济大环境下,城市整体竞争力水平虽然表现优异,但中国城市整体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之间的差异也不可小觑。
报告测度了50万人口以上的全球1007个城市竞争力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总体显著改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差距逐步缩小。
2018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二十强分别为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洛杉矶、香港、波士顿、西雅图、休斯顿、多伦多、大阪、悉尼、旧金山、首尔、巴黎、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温哥华、圣何塞和亚特兰大。
二十强中,北美占11席,西欧占3席,亚洲占5席,大洋洲占1席,欧美亚城市包揽前20名中的19个。在全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百强城市中,西欧与北美城市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研究表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强弱橄榄形分布明显,亚洲可持续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香港可持续竞争力进入全球前10,北京和上海进入前30名,台北和深圳进入前50名,广州进入前100强。
从城市群看,美国、德国和英国城市群中进入可持续竞争力百强的中心城市比重较高,中国、印度、巴西和印尼等南美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城市群虽然规模大数量多,但进入全球可持续竞争力百强的中心城市数目相对偏少。
城市星球不再“孤独”
报告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全球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件——全球化。全球的产业链形成,全球产业分工开始,和中国改革开放是同步进行的。
正因如此,这40年来,城市聚集、联系和共享发生的重要变化,使得城市的内涵、功能、规模和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城市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体、引擎和载体,通过空中和地下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城市网络包围、穿透和突破了地球。另一方面,布满地球的一个个单中心的城镇星星,先组成城市圈城市群星系,然后城市带的星河,再组成全球城市网络的星空。
主体报告指出,市场制度与信息技术是改变城市概念、塑造城市星球根本力量。
首先,过去40年市场经济范围扩展不仅导致非农聚集,也导致人才的跨国流动。市场制度导致企业全球分工影响城市功能和格局,国内城市和国际城市都会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从而改变城市的形态。
其次,信息技术扩大了城市空间规模、支持了全球分工和扩散、带来冷热地区发展、人口模型扩张和城市之间的日益分化。
再次,科技创新使城市更多地从事信息、知识和思想的消费、生产和交换,城市的定义被刷新。
受惠于这一动力,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新兴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只用了40年,远少于发达国家的150年。人口聚集比重也显著提升,到2015年新兴经济体的人口增量比重达到54%。
从城市规模上来看,全球城市的规模由中小趋向大型化的趋势,全球的城市的数量在不断的增长,新兴经济体尤为明显,发达经济体的数量在下降,新兴经济体数量在增加,一个大城市数量在增加,一个新兴经济体的城市数量在增加。
“我们的判断是,中国城市的集体崛起是过去40年全球城市最重大的事件。”倪鹏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