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法治之光穿梭于记忆中的经纬,影响着女性的生活。新年的钟声唤醒了2019年的第一缕晨光,人们的心中腾起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新年伊始,专注于家事审判十多年的海门市人民法院家事法官葛娟接受了全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的专访,畅谈了过去的一年她在家事审判方面进行的一些新探索以及她坚持调解疏导,播种和谐好家风,用法治守护美好生活的新年愿望。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我的职责就是断家务事。身为从业十多年的家事法官,我一路走来见证了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目睹了离婚夫妻的痛苦纠结,也经历着和审判方式的改革与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家事审判改革让处理离婚纠纷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关注情感修复。
在案件的调解审判过程中,法官已经不是简单地“分辨是非”,而是围绕一个“和”字,时刻将弥合感情、消除对立作为案件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院对当事人的保护,已经从人身、财产延伸到了心理和情感。有时候,一个案件的审理,最理想的效果不仅是化解纠纷,还能给当事人传递新时代的家庭观。
在一起母女赡养纠纷中,我通过很多线索找到了故意躲避母亲的女儿,和她促膝谈心,说服她参加庭审。当多年未见的母女在法庭上相见,庭审辩论变成了一场倾诉和倾听。有谁会想到,看似冰冷的法庭会融化母女心头的坚冰,案件顺利解决让法庭上的母女相拥而泣,一份判决亲情修复慢慢开始。
让和谐家庭观深入人心,需要法官先走进他们的内心。在一个抚养费纠纷中,患病的孩子在特殊学校上学,母亲希望孩子的父亲能增加抚养费。我去看望孩子,患病的孩子展露出纯真而腼腆的笑容,母亲的坚强执着深深感动了我。我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孩子的父亲,当庭播放《朗读者》关于孩子的一期节目,父亲潸然泪下,主动要求增加孩子的抚养费。
每个人都渴望亲人的爱与包容,有时候越是亲近矛盾越深。法官要打通彼此的情感联系,修复其中的裂痕。在一起涉及三代人的继承纠纷里,夹杂着老人对儿子英年早逝的痛心,勾起了曾经的婆媳矛盾,姑嫂间的不和让案件更加复杂。我捕捉到孙子始终珍藏幼时祖母买的布老虎,引发共情,以此打通了经络,祖孙三代终在法庭里握手言和重拾亲情。
我深深地感到,没有什么矛盾是“爱”字解不开的,没有哪个家庭是不求“和”字的,需要的是更多创新方法去引导。比如说,我在审理时,创设理想伴侣描述环节让为数不少的失和夫妻重新牵手;通过创设分手赠语环节,让“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好好散”理念成为矛盾双方的共识;通过增设法官寄语环节,引导当事人树立健康向上的婚姻观、家庭观。
身为法官,我要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身为女性,我更关注女性当事人的权益保护。尽量在案子里少留遗憾。我很关注离婚赔偿制度,因为按目前的法律规定,能明确得到赔偿的只有重婚、与他人同居、虐待、家暴四种情形,其他以“等”字概括。在一些离婚案件中,一方赌博、吸毒、婚外情同样对配偶造成了很大伤害,但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官也难以掌握尺度,导致很多无过错方无法获得赔偿。
冰心先生曾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而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我们家事法官就是播种人,用真诚、关怀和爱心让经历家事波折的人们感知情与爱。
2019年,我将继续坚持调解疏导,播种和谐好家风,用法治守护美好生活,同时真诚地期待家事审判改革更进一步,每个家庭收获幸福和谐!来源: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